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戶外活動安全這件事兒


您的孩子喜歡戶外活動嗎?還是喜歡宅在家裡足不出戶?高度智慧科技化的現在,讓人逐漸遠離大自然,讓我們逐漸失去了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同樣的也喪失許多生活自理能力。很高興看到有不少家長喜歡帶孩子出門露營、釣魚、登山、騎單車,從事戶外活動,許多研究都指出戶外活動帶給人非常多的好處,例如強身、紓壓、視力保健、獲得綜合能力…等。然而,也有人擔心從事戶外活動會帶來危險、意外,就像去年10月中旬那起發生在虎豹潭,震驚全國的戶外體驗活動的嚴重意外事件,擔心意外乾脆就不出門了!試問,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呢?

去年底,教育局特別請我找同仁針對戶外教育活動,編撰易上手、掌握戶外活動安全的指引手冊。編寫過程中,我們發現手冊編撰得再詳細、周延,倘若大家以為把它當知識了解就夠了,那麼意外還是會不斷的發生,因為沒有實踐就不會有知行合一這件事換。句話說,多一次的戶外活動經驗累積,才能更確保安全。
以下我試著提出幾個問題,看看您在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時會不會注意:
1.出發前幾天您會擬定行前計畫、緊急應變或雨天備案嗎?
2.會事先「連著看幾天的氣象預報」嗎?
3.您去登山健行會隨身帶手電筒或頭燈、雨具嗎?
4.山上露營時,您會先看營地的山坡走向、坡度、植栽或林相等環境條件嗎?
5.溪邊露營時、你會去判斷水體的變化、紮營的地點嗎?
6.從事獨木舟或立槳活動時,您會看潮汐變化、潮流流向或風力大小嗎?
7.您會使用登山路線地圖的APP,進行下載、離線導航嗎?
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其實就是在做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戶外活動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從事戶外活動前或是活動中都必須要具備這些風險觀念。

戶外活動中的緊急應變能力也是戶外活動非常重要的素養若能對戶外活動的項目潛藏的危險具有意識感,心中有應變作法即可有效避免意外發生。這種應變能力就是綜合統整能力,通常需要有許多經驗的累積才能獲得。例如,戶外活動常聽聞迷路、失溫、墜落及招虎頭蜂攻擊等意外,活動中就應保持隨隊伍集體行動避免落單、隨身攜帶夜間照明器材,通常可有效防範迷途事件;隨活動性質穿著適當衣物並採洋蔥式穿法,適時提醒添加衣物就可避免失溫;通過濕滑路徑時緩慢小心經過,嚴格要求山徑上避免跑跳嬉戲,可避免摔倒滑落意外;領隊人員機警察覺巡邏蜂的出現並採取撤退或繞徑的措施就可避免不必要之蜂螫意外發生,適時的提醒與避免輕忽、開玩笑可以避免嚴重意外發生。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風險自主管理與責任自負。風險自主管理與責任自負是從事或選擇戶外活動者應有的觀念與素養。一個成熟的人要懂得為自己行為負責,做好充足的準備才出發,沒有人強迫我們從事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在自然天地間本就潛藏許多風險,萬一發生意外事故怎能怨天、怨地、怨政府、怪別人?期待我們一起成為成熟的戶外活動人!


戶外教育安全指引,校外教學有保障

 (刊載於111330 國語日報13教育版)


20211016日虎豹潭事件震驚全國,這起親子自然體驗活動的嚴重意外,重新引發各界對戶外教育活動安全的關心與重視。
其實,一直以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相當重視各級學校辦理校外教學與戶外教育的安全,在1021014日即訂頒「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外教學實施要點」揭櫫應注意交通工具、活動方式、教學場所、節令氣候、飲食衛生等公共安全,就是要避免校外教學發生意外或減少意外事故的傷害,以確保活動圓滿完成的原則。


選定六項常辦理的戶外活動
然而,這實施要點原則並不夠聚焦,教育局在召開多次戶外教育安全會議後,特別委請本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同仁協助編撰「戶外教育安全指引」,希望以更具體的安全指引內容提供各級學校參考,防患於未然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編撰團隊在接獲任務後,立即召開編撰會議,檢視本市各級學校辦理各項創新戶外教育的種類項目後,擇定最常辦理的登山、露營、自行車、溯溪、獨木舟及幼兒園戶外活動等六項,進行安全指引編撰。


化繁為簡的安全指引
透過電腦網路搜尋不難發現這些活動的安全需注意事項非常多,教育部近年編製之山野活動安全手冊、戶外風險管理概論、登山活動應注意事項、小學親海參考指引、開放水域運動風險管理評估檢核表等,均提供山野親海水域探涉活動完善的安全規範與知識,但它厚達數十、上百頁,要老師逐頁詳閱卻又過於費時讓人卻步。因此,編撰團隊特別把它精簡成到一個項目只有2頁,把最需要注意或是可以查詢的網頁或APP列出來,讓老師們在最簡短的時間掌握重點,並帶領孩子在行前透過搜尋資料的方式,達到行前安全教育的目的。本指引還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審查檢核,它不但是辦理活動的指引,也是學生的學習單。現在,只要以「戶外教育安全指引」關鍵字搜尋,就可以找到參考。


行前周延的活動計畫與檢核
戶外活動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非常多,通常不是隻字片語可以描述清楚的。學校在辦理戶外教域活動時都會擬定周詳的活動計畫。例如筆者服務之永建國小,教師們最常利用鄰近的仙跡岩進行山野探索活動、運用景美溪自行車步道進行路跑健行活動,甚至在景美溪辦理獨木舟體驗活動,活動前都會考量學生能力、活動路線、天候氣象,在活動前都應對人、事、時、地、物等面向進行安全檢核。要求學生穿著適當衣物、攜帶飲用水、家長陪同參與等,確保活動安全、順利。


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及潛在危險
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及潛在危險的觀念,是從事戶外教育活動者必須有的,而風險自主管理與責任自負更是從事或選擇戶外活動者應有的觀念與素養。若能對戶外活動的項目潛藏的危險具有意識感,心中有應變作法即可有效避免意外發生。例如,登山活動最常發生的嚴重意外不外乎是迷路、失溫、墜落及蜂螫意外,領隊有效掌握活動隊伍集體行動,參與者應避免落單,攜帶夜間照明器材,通常可有效防範迷途事件;穿著適當衣物並採洋蔥式穿法,適時提醒添加衣物就可避免失溫;通過濕滑路徑時緩慢小心經過,嚴格要求山徑上避免跑跳嬉戲,可避免摔倒滑落意外;領隊人員機警察覺巡邏蜂的出現並採取撤退或繞徑的措施就可避免不必要之蜂螫意外發生,帶隊老師或家長適時的提醒可以避免嚴重意外發生。


斷結風險戶外活動安全有保障
戶外活動潛藏的風險一直都在,意外通常都是這些潛藏的小小因子累加連結導致。以虎豹潭事件為例,如果考量天候因素取消活動、如果活動中能及早撤退、如果撤退時前後有領隊掌握隊伍集體行動、如果過梳子壩越溪時有具經驗的老師或家長帶著、如果···,只要其中一個有做到,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我們記取教訓,戶外活動,每一個人都要有風險評估與管理的能力、意識,「戶外教育安全指引」希望能帶給北市親師生更安全的戶外探索活動美好體驗!



綠鑽永瑩的環境教育遊學

 

地球真的發燒了!全球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2050年時要達成「淨零排放」的氣候承諾目標,臺灣當然也不例外。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最小化,並透過負碳技術與自然碳匯等方式抵消排放,達成淨零目標。在政府推動12項淨零排放關鍵策略中,其中風電與光電、節能、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等就是學校教育最容易切入的。

  

銀級綠建築的學校與環境教育中心

2018年,筆者到職永建國小,接手新校舍竣工驗收並完成搬遷,同時也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指示於校園中成立「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推動學校環境教育任務(圖一)。永建校園緊鄰仙跡岩,占地2.2公頃,校園內的馬明潭是天然古臺北湖遺跡水潭,自然生態豐富(圖二)。校舍建築將太陽光電、節能、空氣對流、斜屋頂與雨水回收利用系統、綠屋頂等納入設計中,同步還復育馬明潭濕地,春夜螢光熠熠可見數百隻螢火蟲飛舞。故而取得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汙水垃圾改善等8個項目指標之銀級綠建築認證。

圖一:臺北市永建國小為銀級綠建築,設有教育局學校環境教育中心

圖二:馬明潭古濕地,為天然古台北湖遺跡水潭,自然生態豐富

 

整合資源研發淨零排放相關遊學課程

筆者身兼學校校長與中心執行長,為有效整合環境資源、學校教育與組織人力,學校與環教中心均以「綠鑽永瑩」為目標,同步發展校本課程與環教遊學課程。由中心同仁開發遊學課程並以永建學生進行體驗課程操作與修正,每年至少推出6套遊學課程,並且持續滾動修正調整,以今(102)年度為例,中心提供了「綠建築探秘」、「Good Idea!大自然」、「來大樹旅館玩吧」、「保衛家園大作戰–移除外來入侵種」、「愛水行舟」等六套課程,提供各級學校申請帶學生前來遊學,永建教師同仁也將其納入課程教學計畫中,讓學校與中心教師彼此合作,資源有效整合與共享。六套課程中的「綠建築探秘:今晚~來電嗎?」就是以淨零排放、節能為課程目標之遊學活動。

 

綠建築探秘:今晚~來電嗎?

以國小四年級以上學生為對象,提供實體與線上課程。在實體課程操作上,以永建國小校園為主體,藉由生動活潑的講解以及遊戲讓學生了解能源的種類、優勢、限制及臺灣能源的現況與能源選擇的困境。再實地走訪校園再生能源設施(圖三),了解再生能源設備在綠建築上的作用。最後動手製作太陽能烤箱,體會再生能源如何轉換成熱源的過程。

活動一「來電~不來電?」透過講解、討論、發表的歷程,學生能了解停電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之處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活動二「台灣能源面面觀」以影片播放、能源圖卡搶答遊戲等生動的教學方法,學生知道能源依其是否可永續或循環利用可分成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除蘊藏量有限外,其造成的空氣汙染、廢料儲存都會對環境造成傷害。而能源的轉型,是目前國家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活動三則是實地參觀校園太陽能板與雨水回收系統,讓學生分組發表參觀心得,並分享自己知道的節能設施與節能行動經驗。活動四的可攜式太陽能烤箱實作,讓學生實際動手製作並進行食物加熱實驗。

圖三:綠建築探秘遊學課程在屋頂光電板旁進行實體課程

 

實體遊學與虛擬實境科技遊學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成立4年來,持續推動環境教育,推展遊學活動,服務超過10,000人次,課程設計上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二年加強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節能議題工作與課程發展。雖然受新冠疫情阻礙各校學生前來遊學,但遊學並未因疫情而中斷,而是特別開發線上環教元宇宙課程,透過校園綠建築,運用Gathertown網路平台進行虛擬實境操作,分別從校園雨水回收系統、再生能源、綠屋頂與綠覆率等概念面向,認識綠建築的本體與實際運作的情形,了解綠建築如何友善我們的環境,進行淨零排放與節能課程。

綠建築探秘課程手部曲「聽見下雨的聲音」、二部曲「北風與太陽」、三部曲「屋頂上的提琴手」、四部曲「超優秀碳捕手」幾乎完全呼應靜零排放的12項關鍵戰略中的風電與光電、節能、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項目。未來,中心已研發第二版的元宇宙課程,虛擬實境可以使用VR頭盔進入永建國小校園探索遊學,提供臺北市學校除了每周二、四、五的實體遊學之外,以虛擬實境方式前來探索淨零排放、綠建築、節能課程,是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最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