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地上爬的牛


●非洲大蝸牛最臺灣體形最大的蝸牛


動動腦:來個腦筋急轉彎吧!在地上爬的牛是什麼牛呢?呵---答案是蝸牛啦!今天的主題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身旁的「地上爬的牛」吧!

蝸牛是軟體動物的一員,和海瓜子、牡蠣、鮑魚、牡蠣等屬於同一門的生物,只不過蝸牛是其中腹足綱動物演化而成,已經適應且只能生活於陸地上的這一類,我們就通稱蝸牛了。

●以齒舌刮食植物嫩葉的非洲大蝸牛



提起陸地上的蝸牛,一般人馬上聯想到的可能就是「非洲大蝸牛」。每次大雨過後的傍晚,在菜園裡、鄉間小路、自行車道旁總是可以看到非洲大蝸牛緩慢的爬行,或是大快朵頤地刮食植物的嫩葉、嫩芽、花苞或花朵等鮮嫩的組織,這樣的食性與行為,讓蝸牛成了農人的眼中釘。
●非洲大蝸牛喜歡刮食植物花苞與嫩葉


大部分的蝸牛都具有殼的構造,殼對蝸牛來說是相當重的,如果換算成重量,相當於一個人揹著重達體重三倍的外殼呢!殼雖重,蝸牛卻可以在遭遇危險時,將身體躲入殼內,不至於被天敵獵食。殼的另一個重大功能則是可以確保身體潮溼,在面臨乾旱的季節時,可以分泌鈣質保護膜,封住殼口;有些甚至有口蓋片覆蓋殼口,得以熬過長時間的乾旱氣候。因此,殼是蝸牛的重要保護構造呵!

●交配中的非洲大蝸牛


因此研究蝸牛的學者發現,除了陰暗潮溼的條件之外,蝸牛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生存環境條件,就是石灰質環境。由於蝸牛成長需要大量的碳酸鈣以維持它的外殼生長所需,石灰質地形就成為蝸牛資源是否豐富的指標條件之一,很有趣吧!



哪裡找蝸牛?
蝸牛可說是到處都可以發現的小動物,無論是校園、花圃、菜園,甚至於路旁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不過,因為蝸牛的體型並不大,而且顏色又屬褐色系,形成絕佳的融入環境保護色,因此我們不大容易注意到牠們的蹤影。


●白高腰蝸牛是典型的樹棲性蝸牛種類


這時候就要掌握蝸牛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的特性去找牠。地棲性的種類就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堆上找,而樹棲性的就翻翻陰溼環境的植物枝葉。至於在住家或是校園中,不妨翻開學校或是家裡的盆栽底層,可以發現不少的小蝸牛-扁蝸牛呵!試試看吧!
●翻開花圃或陽臺花盆下方長可以發現這種扁蝸牛的身影



〈本文為國語日報專欄稿/98-1,原文刊載於98.09.28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尋訪外雙溪百年梯田(3之3)

生機盎然的水水梯田


‧小朋友前來探索梯田的生態世界

前一篇提到百年梯田裡種植的西洋菜,竟然有噴農藥,那麼,梯田裡的其他生物豈不是也遭毒害嗎?事實上,梯田生態的確受到了農藥的影響,所以,梯田裡和梯田的護堤上常可發現許多蝸牛、水螺的空殼。幸好,外雙溪的氣候多雨,以及梯田裡有豐沛的流水,可將殘留的農藥稀釋、排除;加上農夫沒有對梯田進行全面農藥噴灑,讓棲息在梯田中的部分生物得以喘息滋長。

‧ 從梯田水中爬出,即將羽化為蜻蜓的水蠆

■豐富的梯田生態之美
梯田中的生態世界非常豐富,特別是水生動植物,形成了美麗的梯田世界。

‧梯田裡有龐大的美麗豆娘族群呵

●欣賞角度1------站在梯田旁看
春夏季時,站在梯田旁,除了可以看見翩翩飛舞的紋白蝶之外,還可以看見許多大型蜻蜓如善變蜻蜓、杜松蜻蜓、紫紅蜻蜓和短腹幽蟌等,來回飛行巡弋;而迷你的青紋細蟌和白粉細蟌等小型豆娘則穿梭於西洋菜葉之間。

‧夏天的梯田中美麗的善變蜻蜓隨處可見


●欣賞角度2-----在田埂上看
蹲在田埂上細看,可以看到許多水生貝類,例如,外形像燒酒螺的網蜷、好似盤子的類扁蜷等。走在田埂上,則可看見被驚動的負蝗、疣蝗和瘤喉蝗等蝗蟲,;抬起頭,甚至可以看到盤旋悠鳴的大冠鷲或是群飛的白鷺鷥「黃頭鷺」呢!

‧直徑不到半公分的水生貝類類扁蜷非常美麗

●欣賞角度3-----看梯田裡流動的水
往梯田裡流動的水望去,可以發現許多大肚魚和蝦子優游其中,有時還可以看見泥鰍的蹤影,或是發現紅娘華伸出腹部末端細長的呼吸管;翻開石塊,甚至還可以發現等待孵化的小魚卵哩!

‧將細長呼吸管伸出水面呼吸的紅娘華

這百年梯田不只生產西洋菜、空心菜、水芋、海芋、紫花鳶尾,還有豐富的生態之美,這樣的自然景觀令你心動嗎?或許你家離這兒太遠,無法前來探索,那麼,不妨在假日時,到離住家較近的其他型態的水田觀察,一定可以發現更多水域田中的生態祕密呵!

‧梯田旁石塊下即將孵化的魚卵

●精采的梯田夜世界
具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外雙溪百年梯田,也是進行夜間觀察的好地點呵!
你看過非洲大蝸牛怎樣吃東西嗎?來在這裡,你可以觀察到牠刮食田埂上嫩綠的植物葉片的過程;卡氏麻蠊、體長超過十公分的馬陸、拉都希氏赤蛙、貢德氏赤蛙、黑眶蟾蜍和盤古蟾蜍等,也都常在田埂、石階步道上現蹤哩!步道旁的水溝中則有許多的小洞穴,在春季的夜裡,總能在每個洞穴中發現紅褐色的美麗螃蟹--拉氏清溪蟹。

‧躲在溼地洞穴中的拉氏青溪蟹


‧黑眶蟾蜍是梯田中常見的蛙類


‧梯田可欣賞到對面山坡的美麗夜景


●探索小錦囊
想知道更多的水田探索或是自然探索活動嗎?你可以上自然生態學習網(http://nature.edu.tw/)尋寶呵!


‧正在刮食田邊鮮嫩葉片的非洲大蝸牛


〈本文為國語日報邀稿,原文刊載於98.06.22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尋訪外雙溪百年梯田(3之2)


陡峭梯田裡的
西洋菜田



‧老農與探索的學生

昨天介紹了位於外雙溪北側,依山而建的百年梯田,它壯麗的階梯狀景觀,彷彿巨人的樓梯。今天我們從空照等高線圖來看,就可以清楚知道這梯田位於海拔八十到一百二十公尺的山麓上,構築在長百餘公尺,高低落差卻高達四十公尺的坡地上,平均坡度至少超過百分之三十。由此可見,先民當初是多麼辛苦的開墾,並靠著耕種智慧,才打造出這片良田。


‧梯田位置的空照地形套圖


梯田裡種什麼農作物?
梯田裡的山泉水不斷流出,水量非常豐富,如果你是農民,會種什麼農作物呢?當然是水稻或是其它水耕作物咯!不過,在大約三十年前,當地的農民就不再種植稻米,因為收成時還要進行曬穀等繁瑣後續工作,而改種不大需要照顧,甚至不需要施肥的西洋菜,和少數空心菜、水芋、海芋、紫花鳶尾等。


‧踩在水田中採收西洋菜的農夫。右下方綑草就是以先割取,準備綑紮西洋菜的芒草

在採收西洋菜時,農夫往往先割取一把梯田旁的芒草,再割取西洋菜,然後利用芒草綑紮西洋菜,就可以直接載運出去販賣了。早期這裡種植的西洋菜幾乎都是外銷香港,極盛時期,一年採收販賣的收入可高達上千萬呢!


‧西洋菜上方飛舞的紋白蝶

紋白蝶幼蟲的最愛
許多人以為西洋菜生長流動的水裡,不需要施肥也不用噴農藥。但是經過研究觀察後發現,西洋菜雖然不需要施肥,卻常被噴灑農藥。因為屬十字花科的它也是紋白蝶幼蟲的最愛,所以,梯田裡總是可以看到大量的紋白蝶飛舞求偶、產卵。仔細翻找西洋菜的莖枝、葉片,就可以發現到許多紋白蝶的幼蟲。農民為了生計,最直接的滅蟲方式就是噴灑農藥!


‧紋白蝶幼蟲以十字花科的西洋菜為食


‧外雙溪百年梯田中噴農藥的老農夫

最後,請同學們想想看:噴灑農藥對梯田的生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對消費者和農民本身的健康又會有什麼樣的危害?下一篇我們繼續來探索梯田裡的生物世界。(下週一續刊)

‧因農夫噴灑農藥而死亡的紋白蝶幼蟲


西洋菜小檔案
西洋菜俗稱豆瓣菜、水蔊菜、水芥菜、水田芥菜或是水茼蒿,早年由歐洲、地中海東部傳進中國、臺灣,因此被稱為西洋菜。
它跟小白菜、蘿蔔一樣都是十字花科植物,分類上是西洋菜屬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莖有許多的分枝,生長在冷涼且流動的水裡,葉片是奇數的羽狀複葉,人們食用的就是它的莖葉部位,味道相當鮮甜美味,廣東人和香港人對它特別的偏好,難怪外雙溪百年梯田早年種植的西洋菜都外銷香港!

‧西洋菜的莖葉是鮮甜美味的蔬菜

〈本文為國語日報邀稿,原文刊載於98.06.20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尋訪外雙溪百年梯田(3之1)


巨人的樓梯


許多小朋友到過位於臺北外雙溪地區的故宮博物院,你知道,由故宮博物院再向前行大約兩公里,有一處「百年梯田」嗎?這處梯田位於外雙溪兩側,依山而建,保留完整,超過百年的歷史,具有顯著的蓄水、保土與增產功能,還是探索自然,發現生命的寶地呵!

壯觀的石堤
來到梯田下方,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它壯麗的階梯狀景觀,彷彿巨人的樓梯般。仔細觀察這些如巨人階梯的梯田護堤,發現它全是由石塊堆砌而成。再細看這些石塊表面都布滿了一顆顆小小的黑色礦物斑點,由此可判斷這些石塊屬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安山岩。原來,數十萬年前,當地的大屯火山群噴發岩漿,岩漿冷卻後,形成了堅硬的火成岩塊。先民就地取材,一釘一鎚的敲築出這一階階的梯田。




‧俯瞰秀麗的梯田景觀

而這些護堤石塊或許因為年代不同或是功能取向不同,堆砌的方式也不一樣。例如,有的石塊裁切整齊、大小一致,以類似「人」字砌法構築;有的大小不一,乍看雜亂堆疊,就像亂石砌一般。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上面覆土植草,即使田裡都放滿了水,它也不會漏水,無形中也提供了涵養水源的重要功能,這可是先民們的智慧呢!


‧以人字砌的方式所堆砌的整齊護堤牆面



‧以亂石砌法堆砌的護堤,亂中有序


梯田裡的豐沛水源
走進梯田之中,可以發現田裡都注滿了水,並以水耕方式種植水生蔬菜。水田裡的水一直流動,並向下一層的梯田飛泄,流水量非常大。當地耕種的老農夫說:「夏天時,這水摸起來是冰涼的,冬天摸起來卻是溫的喲!」小朋友想想看,為什麼會這樣?還有梯田裡源源不斷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梯田中豐沛的水流飛泄而下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答案揭曉------原來這豐沛水源全都是從山壁石縫間湧出的山泉水。經過長期測量山泉水的水溫後也發現,全年維持在大約攝氏十七度到二十三度之間。於是,這種水溫在寒冷的冬天摸起來的感覺當然是溫的,而在炎熱高溫的夏天時,這種水溫就令人感覺沁涼啦!很有趣吧!

‧從岩壁石縫中源源湧出的山泉水源



‧別懷疑,臺北市也有美麗的百年梯田景觀喔

你有沒有興趣也來拜訪梯田呢?想知道田裡種了些什麼農作物,還有棲息了哪一些野生動植物嗎?等著你一起探來索呵!

〈本文為國語日報邀稿,原文刊載於98.06.19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喜歡濕冷環境的綠色小精靈-臺北樹蛙

小檔案:臺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 Liang & Wang, 1978)是臺灣特有種蛙類。分類上,屬樹蛙科樹蛙屬。體長約3.5~5.5公分,體型上屬中小型蛙類。外觀上,身體背部以綠色為主,但會隨環境變淺或呈深褐綠色,腹部由腹側的黃色逐漸轉淡至腹部白色或淡黃色,是一種具有隨環境變化而轉變身體顏色能力的蛙類。


圖1:臺北樹蛙的腹部呈淡黃色,趾端膨大呈吸盤狀

臺北樹蛙只侷限分部於臺灣島的中北部,是臺灣特有種蛙類,目前已被政府宣告為保育類動物之ㄧ。臺北盆地與附近山區果園、農耕地與產業道路水溝等有溼地或小水池旁,冬日裡常可聽到牠鳴唱求偶的鳴聲,臺灣中南部是看不到牠的。依常理來看,外觀翠綠鮮豔的臺北樹蛙應該是很早就被發現命名的物種,但卻一直到1978(民國67年)年的冬天才被發現,經臺大動物學系的梁潤生與王慶讓二位教授鑑定為新種,在此之前卻被人誤認為體型和外觀都有顯著差異的日本樹蛙,真是奇妙。從外觀來看,臺北樹蛙與莫氏樹蛙較為近似,都是綠色,但是牠腹面白色、股部內側黃色並有一些小黑斑、眼部的虹彩呈黃色,這和莫氏樹蛙的股部內側是橘紅色、眼睛虹彩是紅色,有明顯不同。臺北樹蛙和一般樹蛙一樣擁有共同的特徵-趾端膨大呈吸盤狀,可以輕巧的在樹叢枝葉間攀爬移動(圖1)。平常棲息靠著翠綠色的外形保護,也不會發出鳴聲吸引天敵,巧妙地隱藏棲息在樹林間,不容易被發現。(圖2、圖3)


圖2:臺北樹蛙靠著翠綠色的外形掩蔽,保護色極佳


圖3:隱藏在捲曲枝葉間的臺北樹蛙,若不鳴叫的話很難發現到牠

蛙類是典型的二棲類動物,卵期與幼生期的蝌蚪階段無法離開水域環境。因此,成蛙大部分會選擇離水域不遠的地方,或是比較潮濕的環境中棲息,即便是離開水域,也會在繁殖季節回到水域旁鳴叫求偶繁殖(圖4)。

圖4:回到水域水溝邊假交配的臺北樹蛙圖〈攝影/張淯蒼〉

因此,當我們聽見蛙鳴不斷、看見大量蛙類活動,此刻就是牠們繁殖傳宗接代的季節。然而,大部分的動物都喜歡在氣候溫暖的季節裡繁殖,臺北樹蛙卻是少數選擇寒冷的冬季生殖繁衍的蛙類之ㄧ。臺灣島是屬於夏季多雨而冬季乾旱的氣候,選擇在冬季繁殖的臺北樹蛙似乎與整體的季節氣候環境相互矛盾。不過,細心地探究觀察會發現冬季東北季風盛行,北臺灣總是飄著陰雨綿綿的冬雨,而形成潮濕的環境條件,正好可以提供臺北樹蛙產卵繁殖,這正是臺北樹蛙演化出適應生存環境的典型例子。同時,這也說明了臺灣中南部為何未分佈臺北樹蛙的原因了。臺北樹蛙最奇特的行為之ㄧ,就是雄蛙有築巢的習性。到了秋末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10月到隔年3月),雄蛙會悄悄地移到低窪有水域的附近,在水邊的草根、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掘深約2~4公分的圓形小洞,由於上方有落葉雜草覆蓋,掩蔽性極高非常不容易發現(圖5)。


圖5:正在挖巢洞準備鳴叫求偶的臺北樹蛙體色呈深褐綠色〈攝影/張淯蒼〉

然後躲在洞穴內發出長而低沉的「咯~」叫聲以吸引雌蛙,這聲音在冬日的夜裡,聽來還真有淒涼的感覺呢!雌蛙當然就是依此鳴叫聲擇偶,誰的叫聲長而低沉或是富有變化就越能吸引雌蛙。因此,雄蛙的鳴叫聲就由一到二個音節的「咯~」生變化為三到四個音節的「ㄜ、ㄜ、ㄜ…」或在鳴叫尾音中加上短促的「咯、咯、咯」,以增加變化及吸引力,根據學者研究觀察發現,厲害的雄蛙還會發出超過十個音節以上的求偶叫聲。雄蛙們遭遇時,還會發出較為沙啞的「嘎~」叫聲。雄蛙們彼此暗自較勁,真是卯足了勁只為吸引雌蛙前來。另外,研究學者也發現雌蛙偏愛叫聲低沉、較大體型的雄蛙,有些體型嬌小的雄蛙索性乾脆不挖洞鳴叫求偶,竟然投機取巧的偷偷爬進正在交配的雄蛙巢洞中參與配對,造成多隻雄蛙和一隻雌蛙共同交配產卵的有趣現象。


圖6:臺北樹蛙正在交配產卵中,踢打出的卵泡清晰可見〈攝影/張淯蒼〉

臺北樹蛙每次產卵約可產300~400顆蛙卵。交配時,雄蛙會以前肢抱住雌蛙腹部刺激雌蛙排卵,雄蛙排出精液後,雌蛙再踢打混雜隨卵排出的精液、分泌物與空氣產生白色的卵泡,授精的蛙卵就包覆在這潮濕的卵泡之中,而卵泡接觸空氣一段時間後會乾燥硬化得以保持卵泡內部潮濕,形成良好的保護外殼,這卵泡剛好就置於雄蛙挖的巢洞之中(圖6)。蛙卵在卵泡中約經過10天就會孵化,根據學者的研究觀察發現,在卵泡中的蝌蚪甚至可以藉卵黃的養份在此小小的卵泡〝水域〞中存活 40 多天,靜待雨水將卵泡軟化後隨雨水帶入旁邊的水溝、水池、水田等靜水型的淺水域中,繼續蝌蚪的生活階段。


圖7:水蛭也是天敵之一,臺北樹蛙正遭到水蛭的攻擊

臺北樹蛙的生態相當有趣,外觀又可愛頗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但是臺北樹蛙已列為保育類物種,未經核准的捕捉、研究飼養都是違法的,建議若學校附近有臺北樹蛙棲息的教師或學生,在指導學生進行臺北樹蛙的科學研究時,可以從棲地營造與自然觀察紀錄二個方向著手,例如可以根據臺北樹蛙的習性,探究營造怎樣的環境會吸引牠來產卵?雄蛙築巢地點的選擇?(覆蓋物、土質、附近的水域形式…等)、雄蛙所挖的巢洞大小與深度?氣候變化(例如降雨的出現)與成蛙鳴叫求偶的時間探究?求偶活動的強度與降雨量的關係?出現的雄蛙與雌蛙比率?野外蛙卵的孵化時間觀察?水中蝌蚪的生長觀察?蝌蚪的食性與天敵?成蛙的天敵記錄…等(圖7、8、9),這些都是可以在不捕捉、不飼養、不干擾的原則下,非常適合的科學研究內容,提供教師夥伴們指導學生科學研究參考。


圖8:臺北樹蛙的棲地營造實驗觀察


圖9:臺北樹蛙的棲地營造實驗觀察2

〈國立科學教育館科學研習月刊邀稿,原文刊載於98.05科學研習月刊p1~p5〉

會呼吸的屋頂

哇!這什麼高科技設備,是外星人駕駛飛碟登陸地球了嗎?當然不是咯!不過它真的是具科技又環保的產物,花費約新台幣160億元設計建造的建築物。這建築物座落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著名的金門公園之中,是去年(2008年)秋天才剛開幕的加州科學館的建築物〝屋頂〞,佔地1萬多平方公尺,大約是160間的教室面積大小呢!
可別小看它喔。它會呼吸、能儲水、還可以控制溫度呢!照片中許多圓圓的設施是建築物的採光窗與通風口,提供建築物底下的展覽廳內有充足的光線與流通的空氣,夏天時可提供低於室外10度的溫度,大大地減少開空調與燈具的能源消耗,像這樣的圓形土墩共設有7個。另外,這屋頂還覆土種植鋪滿當地9種原生的低矮綠色植物,可收集98%的雨水功能,因此不但用澆水,在陽光充足的加州,還可經由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氧氣,為降低都市熱島效應與提供新鮮空氣盡一份力量,更提供了小甲蟲、蜘蛛等小動物棲息的空間呵。
不錯吧!這建築物很有綠色概念、夠環保喔!稱它為「生命屋頂」、「活屋頂」一點兒也不為過!所以囉,大家都叫它〝Living Roof〞。有機會到美國加州時,不妨去參觀吧!


〈國語日報邀稿,原文刊載於98.05.16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會呼吸的屋頂/照片請參閱報紙〉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自然界中的華佗

人類身體不舒服時,有醫生可以看診拿藥,以內服或外敷的方式治療疾病。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可就沒這麼幸福咯,受到蚊蟲滋擾或是生病時,沒有醫生可以為牠們服務。有趣的是,生物學家發現自然世界裡有些動物會自我醫療,像個「動物華佗」懂得用藥醫療呢!
先舉鳥類的例子吧!棲息在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金剛鸚鵡,喜歡吃各種植物的果實、種子與堅果,但這些果實或種子,有些卻含有高量的植物鹼。植物鹼其實就是毒,取食過量或在體內累積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危害到健康甚至生命。

■金剛鸚鵡吃土解毒
神奇的是,這些金剛鸚鵡每天都會飛到亞馬遜河岸的土崖邊群集啄食黏土,因為黏土中具有中和毒性或是吸附植物鹼的成分,能將吃進身體有毒的植物鹼順利排出體外。黏土就像神奇的解毒、排毒劑般,成為金剛鸚鵡的「內服用藥」。這和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獼猴透過吃土,以土中的成分吸收植物鹼,再排出體外以減緩腸胃不適的做法,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卷尾猴用胡椒葉驅蟲
聽起來,植物鹼似乎很可怕,卻有同樣棲息在亞馬遜森林裡的小傢伙,利用植物中的植物鹼的毒性來驅蟲,這「用藥高手」就是卷尾猴。

社會化程度高又聰明的卷尾猴會採摘一種胡椒樹的葉子,用它搓抹全身以防止皮膚感染疾病和防止蚊蟲叮咬。牠們彼此間甚至還會互相搓抹這種天然「防蚊蟲液」,成為重要的社交活動。尤其是在皮膚容易受到感染與蚊蟲孳生的雨季裡,猴群間彼此搓抹胡椒葉的行為更是明顯。這胡椒樹葉的植物鹼汁液可說是成了卷尾猴的「外敷用藥」啦!當地的土著也知道這種胡椒樹葉的汁液有殺菌跟驅蟲的作用,因此,也同樣利用它防蚊驅蟲。這是人學猴,還是猴學人呢?有趣吧!

■黑狐猴藉馬陸分泌物驅蟲和護膚
遠在非洲東岸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上茂盛熱帶森林裡,也住著一種懂得內服用藥的小傢伙「黑狐猴」,懂得利用馬陸的分泌物來驅蟲、護膚呢!
黑狐猴是一種原始靈長類哺乳動物,牠們懂得利用馬陸受到干擾或攻擊時,會分泌含有毒素的氰化物以自衛的特性,把馬陸抓來後再輕咬,讓馬陸以為遭受到攻擊而釋放出富含化學毒素的分泌物,接著再把這些分泌物塗抹在自己的身上,以毒殺皮毛上的寄生蟲與害蟲,也讓皮膚摸起來又柔軟又光滑呵!

有趣的是,馬陸的分泌物雖然很有藥效,卻也有副作用,有些黑狐猴竟因為用藥過度而呈現迷幻的狀態,甚至昏倒呢!
看吧!金剛鸚鵡知道河邊黏土可排毒、解毒,卷尾猴也知道胡椒樹葉可驅蟲,連遠在非洲東岸外島上的黑狐猴,也懂得使用氰化物來防蚊驅蟲呢?呵,人類知道養生保健,動物們也懂得醫療驅蚊哩!

●動動腦時間
1.( )金剛鸚鵡為什麼要飛到河邊群集吃黏土? A.補充營養 B.幫助消化 C.排毒解毒 D.求偶繁殖
2.( )卷尾猴群喜歡採摘胡椒樹葉揉搓塗抹身體的目的是什麼?A.整理皮毛 B.吸引異性 C.刮除髒物 D.驅蚊除蟲
3.( )黑狐猴用什麼方式除蟲保健? A.利用馬陸的分泌物麻醉自己 B.將馬陸咬爛後塗抹全身 C.輕咬馬陸取分泌物塗抹 D.吃掉馬陸以馬陸的毒去蟲

〈國語日報邀稿,原文刊載於98.03.27國語日報第8版科學教室─奇幻大自然6/照片請參閱報紙〉